返回

不同行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实战指南:方法、路径与案例解析

2025.07.28

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,“谁掌握标准,谁就拥有市场话语权”已成为共识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:不只是“执行标准”,更要“参与制定标准”

但企业往往会卡在第一个问题上:

“我们这个行业能参与吗?” “有没有适合我们行业的标准项目入口?” “我们不是龙头企业,也能起草标准吗?”

这篇文章就是要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一份实战指南,讲清楚各行业参与标准制定的常见路径、技术委员会入口、政策扶持和成功案例,让你真正知道——怎么干、去哪干、跟谁干。


一、制造业:技术为王,标准最能“固化优势”

✅ 参与路径:

  • 加入行业技术委员会(如 TC159(机械)、TC244(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))
  • 作为产品标准、检测方法标准的起草或验证单位
  •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团体标准、行业标准,再向上申报国标

🎯 企业重点动作:

  • 梳理关键零部件、工艺流程、性能参数
  • 与高校或研究院合作申报新项目(提高通过率)

🌟 案例:

格力电器通过主导空调能效标准,将其自主节能算法固化为行业门槛,成功掌控节能产品高端市场。


二、食品行业:安全优先,合规成本高,参与价值巨大

✅ 参与路径:

  • 关注食品安全类强制标准(如 GB 2760 食品添加剂)
  • 与地方食品协会联合起草地方标准/团体标准
  • 参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项目研究

🎯 企业重点动作:

  • 建立企业实验室或委托第三方出具验证数据
  • 作为地方龙头,推动区域特色食品地方标准化

🌟 案例:

良品铺子曾参与多项坚果加工、包装规范团体标准制定,并在后续国家标准中提供数据支持,增强品牌公信力。


三、医疗与医药行业:监管严、技术高,标准决定生死线

✅ 参与路径:

  • 与药典委员会、国家药监局标准处合作
  • 关注《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目录》,申请成为验证或起草单位
  • 参与行业协会(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)的标准联动项目

🎯 企业重点动作:

  • 积累专利与认证数据(如 ISO13485、CE/FDA),提升参与标准话语权
  • 利用注册检验阶段同步提交建议草案

🌟 案例:

迈瑞医疗参与多项生命监护设备的国家标准,推动其内部传感算法成为行业共识,形成行业垄断壁垒。


四、信息技术行业:标准变化快,参与才能“防被卡脖子”

✅ 参与路径:

  • 加入 TC28(信息技术)、TC260(网络安全)、TC578(人工智能)等标准技术委员会
  • 参与信通院、国标委、网信办主导的标准白皮书和验证工作
  • 以开源贡献/团体标准切入,后转化为行业/国家标准

🎯 企业重点动作:

  • 先从团体标准下手(如中国信通院、阿里、腾讯等主导的开源框架标准)
  • 融入大型联盟(如鸿蒙生态、欧拉开源联盟)提升影响力

🌟 案例:

华为在“鸿蒙系统互联互通”标准制定中,先通过产业联盟标准建立规则,后转为行业和国家级互通标准体系。


五、建筑行业:规范类标准多,参与有利于投标加分

✅ 参与路径:

  • 加入住建部下属的建筑类标准技术委员会(如 TC529、TC56)
  • 参与《建筑施工规范》《节能标准》《绿色建材认证》制定
  • 地方龙头企业可参与地方建设标准制定

🎯 企业重点动作:

  • 推动“施工工艺流程”标准化,如装配式、BIM设计等
  • 提交工程案例作为“标准验证场景”

🌟 案例:

中建三局参与多个绿色施工方法的国家标准,项目中标时获得技术评分加分,形成投标优势。


六、环保与新能源行业:政策驱动强,参与即影响市场准入门槛

✅ 参与路径:

  • 加入生态环境部、工信部联合推动的标准编制组
  • 参与“碳达峰碳中和”类团体标准、试点政策
  • 提交产品碳足迹、排放数据,支持标准试验平台验证

🎯 企业重点动作:

  • 主动申请“行业绿色标准试点单位”
  • 将自家碳减排算法或设备效率纳入标准设定

🌟 案例:

隆基绿能通过参与光伏组件标准、碳足迹标准项目,逐步将其“低碳+高效”组件方案写入标准,提升国际竞标力。


七、教育、服务、电商等新兴行业:团体标准是切入的最佳入口

✅ 参与路径:

  • 先通过行业协会(如在线教育、电商物流协会)推动团体标准
  • 提交运营数据、用户体验分析参与标准试点
  • 与高校/研究机构联合撰写服务质量评价标准

🎯 企业重点动作:

  • 把用户协议、平台规范、客服响应流程提炼为标准条文
  • 标准发布后作为“行业首倡者”宣传营销

🌟 案例:

美团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制定了《即时配送服务标准体系白皮书》,极大推动了外卖服务质量规范化,也增强政府合作关系。


八、标准参与的建议总览(适用于所有行业)


动作建议做法
准备阶段建立标准事务团队,关注国家标准计划动态
参与入口申请加入标准起草组或反馈意见人,提出立项建议
技术准备整理专利/测试/客户反馈等材料用于支撑标准条款
输出传播标准发布后,通过官网、展会、新闻稿强化品牌公信力
战略转化将参与标准作为中标、融资、政府合作的“名片”使用

九、结语:不只是“合规”而是“发声”

标准从来不只是一本厚厚的规范手册,而是未来市场的“说明书”和“准入门票”。

无论你在哪个行业,也无论你的企业体量有多大,只要你具备技术、数据和责任心,就可以在标准制定这场“规则塑造”的竞技场上,发出自己的声音,塑造属于企业自己的影响力。